在乐陵市有这样一名教师,她毕业后扎根农村基层教育,一干就是14年。在这14年里,她一心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每名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情况都了然于心;她一直醉心于农村孩子的幸福成长,将三尺讲台视为一生绽放芳华的舞台,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认可、领导的好评。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德州市乡村教学人才、德州市教学成果奖、乐陵市巾帼教学能手等,今年又成功入选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她就是乐陵市朱集镇朱集中心小学教师张珊珊。

永不辍耕的教学实践生涯


【资料图】

2009年9月,张珊珊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担任班主任。看到学生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她的心被幸福包围着。

“孩子们爱上语文,学起来才会轻松愉悦。”她通过设计游戏进行单元复习的探索与尝试,还通过视频影像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朗诵的魅力,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她热爱读书,喜欢跟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挥洒欢笑。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得以共同成长。

她还注重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布置分层作业。班级里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她就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夯实基础。为让留守在家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同时也为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她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指导他们的课余生活。课堂上,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她和学生们谈心、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她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觉得张老师是一位值得依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因为有了爱,学生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连续多年,她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均居同年级前列。

全心打造有个性的特色课程

为践行“尊重差异,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的育人目标,张珊珊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实现用经典浸润学生心灵的目的。开展“课前五分钟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基本的诵读和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她把经典诵读与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比如,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在手抄报上描画了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通过画面展示增加诵读的趣味性。班级里开设“每周一诗”专栏,指导学生做经典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诵读小册子,还组织开展了“百字文”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与好评。

扎根乡村的爱心奉献之路

多年来,张珊珊一直担任班主任,并积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让班级里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有一次,她和一名学生聊天,该生说:“老师,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过春节时,一家人可以团圆,而且能吃上我最爱吃的饺子。”听了这话,她眼里饱含泪水,这么小的孩子却有了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心酸。为让学生们吃上向往已久的饺子,她组织了一次书法比赛,谁能获得好的成绩,就奖励和老师一起吃饭。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这些留守儿童品尝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饺子。看到学生们灿烂的笑脸,她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张老师如妈妈般给了我温暖,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每年,她都为毕业班的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平日里,她用心记录学生们的点滴成长,每年设计风格迥异的纪念小册子,送给他们。她根据学生们的优缺点写下对他们的祝福以及不舍。她一直用心做教育,用爱去改变每名学生。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她为学生们做了3个成长册子,学生们看到后流下了幸福、感动的泪水。

讲台上的青春、学生们的笑脸,这一切让奉献变得更有意义。走在农村教育的路上,张珊珊依旧不改初衷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庞建磊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