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比萨斜塔,闻名全球,甚至被写进了历史课本。其实中国也有一座斜塔,论历史悠久比前者还早了100年,它就是福州乌塔。
若不是福州人,相信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这座塔,我也是到福州游玩时,无意中发现了它。
你很难不注意到它,古塔位居广场之上,只需一眼就不会怀疑它是不是赝品,因为没有一座新塔,会把自己变得如此乌黑,如此斑驳沧桑,这是岁月的沉淀,是时光的印记。
【资料图】
走进细瞧,发现塔身不是全黑,而是青石块独有的黄黑,有的地方是沙子般的黄,有的是煤炭般的黑,二者交融覆盖,形成了独无一二的色彩,福州人起名为“乌塔”。
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当时的福建官员为讨好唐德宗而建,用来为皇帝祈福祝寿,初名“贞元无垢净光塔”,可惜仅存在了80年便被战火摧毁。
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称帝,建立闽国。他大笔一挥重修了此塔,并计划修盖9层,以展示帝王气,谁知风云突变,刚修到第七层时王延曦便被杀害,此塔便留存至今,为福建现存最早石塔。
因为塔身太高,建造时采取了“堆山建塔”的传统办法。即在塔基旁堆放大量的泥土和砂石,形成一个斜坡,把大石块放在圆木筒铺成的滑道上,众人前拉后推运上去,待石塔建成后,再把土斜坡拆掉。
有趣的是,在乌塔刚建好时便出现了轻微倾斜,当时的匠人一度怀疑它撑不了多久,谁知竟一直撑到了现在。清朝道光年间,乌塔在刮风时常会掉下石块,塔身进一步向东倾斜,不过仍旧没倒,直到1950年代被加固修复,看起来才没那么危险。
一座斜塔能在福建生存这么久,这本身就是奇迹。福建不像北方地区干旱少雨,这里常年湿润,台风肆虐,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都没能摧毁它,足以让人频频称奇。
如果按944年落成时算起,乌塔也有1076年历史,而意大利比萨斜塔落成于1173年,乌塔早了近100年。
乌塔并未封闭,只是用石栏杆围了一圈,因而可以近距离观赏。
石塔高3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建制,塔基台为须弥座,四周雕刻兽类、花卉,转角处有手持琵琶等乐器的佛像。塔身用花岗岩青石所砌,石块之间用赤泥粘合,因而能牢固长久。
每层之间修有佛龛,全塔共有佛像46尊,皆是五代时期的雕刻珍品。部分雕像在风化作用下,面部或身体缺失,显得残缺破败,但正是这种残缺,反而加深了石塔的真实性。
古塔旁为“石塔寺”,也是一座千年古刹,墙口有门洞,将寺庙与石塔相连。石塔寺因乌塔而生,比起福州一众寺庙,这里要接地气许多,我在寺内发现许多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在殿宇内做法事,我不忍打扰,看几眼便走开了。
相传闽王王审知父子,在福州建了七座塔,分别为: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和阿育王塔,后人写诗赞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那时的福州城,想必更为典雅大气吧,如今七塔中仅剩白塔和乌塔两座。
我驻足观察乌塔良久,塔身向东倾斜,线条美妙优雅,似倒而又不倒。我不曾见过意大利比萨斜塔,不过眼前这座厚重乌塔应差不了几分,不知它会不会撑过下一个千年。
地址: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乌山历史风貌区,不收门票。
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到南门兜站下即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