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芯如走的地方几乎都是“荒郊野外”
16岁的刘芯如,是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从小喜欢探索生物环境知识的她,至今已累计获得30多项相关奖项,用“小科学家”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
(资料图)
今日是世界环境日,重庆晚报记者提前几日采访了她,来看看她的“成长秘籍”。
一年级 给校长写信,建议保护小动物
6月1日,重庆晚报记者见到刘芯如时,正值中午放学,只见她领着刚到手的2022年“英才计划”结业证书从校门口走来,文文静静,非常有礼貌。
谈及她是如何在生物环境领域探索时,一下就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我在上小学后才接触到科学。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上科学课程,将我带进了科学的大门。”刘芯如称,刚步入小学,她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参与了有关保护长江中华鲟的课题活动,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将其植根于心底。
刘芯如从小很有爱心,并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一年级时,她见学校有人将蜗牛等小动物随手扔进垃圾桶,考虑到它们也是一种生命,刘芯如就和另外一位小伙伴给校长写了一封保护小动物的信,约500字的信,中文字夹带拼音,建议学校能有一个类似绿色长廊一样的地方,供小动物们生存。结果,这个建议被校长采纳,学校将一处小水坛清理出来,养了鱼、乌龟等小动物。
中学时 深入野外考察,为生物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刘芯如小学时,假期父母会带着她到处游玩。游玩途中,刘芯如喜欢观察。
步入中学后,刘芯如在武隆游玩时发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和两栖动物资源丰富,于是便选择武隆作为她的一个长期观测点和“生物基地”。
从2019年开始,刘芯如参与了中科院《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渝南山地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野外工作,20多次深入项目区,就连2020年的春节也是在武隆度过。
“这个项目一共持续了4年,很多时候都是夜晚出行观察,行程已超过1万公里。”刘芯如说,这项考察,她发现了湖北侧褶蛙、大绿臭蛙、中国钝头蛇、福建钝头蛇、方花蛇、中华弧纹螳、橙色小鼯鼠等,其中省市级物种新记录4种。这不仅补充了喀斯特自然生态的理论知识体系,还可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微生境修复的重要参考。
未来 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或者环境科学家
采访过程中,虽然刘芯如和父母都不断提到“玩”,但她的目标却十分坚定。“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或者环境科学家。”刘芯如说,一直以来,她都十分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唯一要知道的是该去做一些事情,以及遇到机会的时候需要学会去把握并积极争取,不断表达自己,就会收获不错的结果。
“小科学家”是如何“养成”的?
当科学家是不少孩子的梦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小科学家”?刘芯如有自己的“养成秘籍”。
读万卷书
刘芯如喜欢阅读、爱看书。
她家的书房,整面墙的书柜里放满了各类书籍,就连书桌下面的柜子和地上都堆着厚厚的书。这些书刘芯如几乎都看过,读书于她而言是一件有趣并且很放松的事。
刘芯如告诉记者,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看自然类的专著,到了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历史类的专著,截至目前阅读量在1500册以上。“不管是历史类的还是自然类的,它们往往能告诉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我认为科创是我们在这个年纪里去改变世界最好的方式,也是我们这个年纪可以去为这个世界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刘芯如说:“我从小就是一路玩过来的。去的地方多了,感受得多了,知识就积累得多了,这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刘芯如妈妈蒋女士说,在刘芯如上小学时,每周末的两天假期都在外面玩,初中以后周末至少有一天在外面玩,放长假更是必须出门旅游。
刘芯如的爸爸刘先生则称,他们带刘芯如出门游玩几乎不会去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去“荒山野岭”,很多时候是住帐篷、住农户,在一个地方呆上好几天,和当地人交流,沉浸式地观察、感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
“想看现代化的城市风光,她未来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多的是时间去慢慢感受,作为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非常宝贵。”刘先生说,他和妻子对刘芯如的教育并不传统,更多的是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够精彩。
众多头衔
2023年腾讯科学苗子培养项目学员
中国科协2022年“英才计划”学员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学员
重庆市蛇蛙记研究会、科创“支点会”成员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第八届学生学术委员会主席、创客社社长……
所获成绩
小学阶段,做了《濒危的中华鲟》《根瘤菌在城市生态花园中的运用》《“圆”来如此——树成长的秘密》等作品,并多次获奖。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挑战全球总决赛金奖。
自然介生态环保奖。
第六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一等奖。
第36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2年11月,作为重庆市高中生唯一代表,以“小科学家”身份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实习生 秦欣怡 受访者供图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