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比赛。
■电子技术项目比赛。
(资料图)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比赛。
■叶荣华在参加比赛。
如何让机器人把一盘象棋棋子摆好?如何让自动艾灸机实现人工手灸的效果?给你一间屋子,如何从无到有实现智能家居控制?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项目)福建省选拔赛近日开赛,这些是其中几道考题。“考题新颖,贴近生活,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现场裁判说。
参赛选手全部是来自技工院校的教师和企业职工,厦门技师学院有18名教师参赛。
此次大赛共设11个竞赛项目,其中厦门技师学院承办其中4个项目,分别是电子技术、物联网安装调试、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
比技能
考题贴近生产实际 考察选手综合能力
此次竞赛电子技术赛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与实际生产设计相结合,实现电子产品设计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考察电子设计工程师的综合能力。
6月20日上午,选手们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自动艾灸机的电路板设计。要求自动艾灸机不仅可以模仿人工艾灸实现艾灸的转动,还可以设定艾灸离人体的距离、转动频率等。厦门技师学院老师叶荣华说,比赛的工作任务非常贴近生产实际,从电路板设计到焊接调试,贴合他们在教学中的岗位设置。“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自己在本学科的综合水平,也能了解目前企业所需要的前沿技术,对老师指导学生技能提升非常有帮助。”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本次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聚焦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视觉分拣。厦门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乐美基说,此次比赛的任务是利用“机器人+视觉”创新技术应用,通过有自动分拣功能的机器人,把棋子按照顺序摆放在象棋棋盘上。“比赛分为虚拟系统仿真、硬件装配与调试、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综合应用等多个方向,选手分别在4个模块开展竞赛,考核选手们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工业视觉应用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物联网安装调试比赛赛场被隔成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模拟家的空间,里面有入户电子锁、窗帘、灯、音响、空调、电视等。比赛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用户需求,利用专业工具和仪器设备,设计、安装、搭建、调试、配置以及应用开发一套满足需求、可运行的物联网系统、可以通过触屏或声音控制电器开关等。
比体力
一天比赛7小时 高强度要求好体力
技能大赛是技能的比拼,也是体力的比拼。6月20日一天,选手们要比赛7小时,其中上午4小时、下午3小时。国赛的这个赛项比赛时间更长,比赛两天时长16小时。
叶荣华说,为了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体力,在比赛前两三个月,他就进行体能训练,每天坚持慢跑或跳绳。同时,他还要指导学生们备赛,经常陪学生钻研到深夜,“懂技术更要有好身体,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虽然已在厦门技师学院任教15年了,但叶荣华说,技能之路学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出优秀学生,也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给学生的工作任务,我自己也要能完成,这样才能去指导学生。”叶荣华说,多年来,厦门技师学院非常注重教师对前沿技术的掌握,老师们寒暑假要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岗位需求,再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可以实现从课堂到车间的无缝对接。”
【人物特写】
“谁掌握技术谁就是师父”
58岁教师向学生请教
■朱晗在比赛中 。
朱晗是厦门技师学院电子光电工程系教师,58岁的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
6月20日下午2点,在电子技术赛项赛场,选手们正在做赛前准备,记者在选手中一眼就看到了头发花白的朱晗。朱晗说,他之所以参加此次比赛,就是想倒逼自己学习新东西。比赛中需要用到制图软件做电路板,跟他平时用的软件不一样,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为了准备比赛,他经常在办公室学习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要上课,就睡在办公室里。
遇到不懂的地方,朱晗不仅虚心向年轻同事请教,还会向学生请教。他的学生郑锦灿当年备战国赛时,朱晗曾培训他硬件方面的技术。此次省赛,朱晗经常向郑锦灿请教。对于向学生请教一事,朱晗说他一点障碍都没有。“谁掌握技术谁就是师父。”朱晗说,无论年纪多大,勇攀技术高峰的心一定要有。
指导学生比赛和自己亲身经历比赛是两回事。朱晗说,从教到做,可以让老师更深入地学习,也更能感受到比赛中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比如在此次比赛中,他最拿手的是焊接,但偏偏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未来在指导学生备赛时,我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朱晗的动手能力在同事中是出了名的。他帮同事修过手机、电磁炉、电视机和电动玩具,连机械手表他都会修。
在朱晗的课上,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带着学生拆装各种电子产品,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在刚入校时都非常迷茫,经过朱晗的引导,慢慢爱上了电子技术这一专业,拥有一技之长后,也更加自信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