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拥有12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350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作为辽宁丹东东港市的传统产业,水产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走进东港泰宏食品公司生产车间,整齐排列的一座座吐沙池水面上,浮着一团团“雪球”。走近细看,原来是由增氧产生的小气泡堆积而成。“增氧是为了让杂色蛤更好地吐沙。这间厂房里,一共有26个吐沙池,每个池里有2万斤杂色蛤。”公司副总经理高玉龙介绍。
厂区深处,是清洗、分选和包装车间。经过真空密封包装,一袋袋水产品远销海外。高玉龙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东港的自然优势,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相关部门为企业申请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参加各类食品展会等提供了很大帮助。”
经过多年努力,东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水产品加工产业从最初简单的冷冻、冷藏,已发展成为集水产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渔业贸易、休闲渔业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2年,东港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25亿元,产业体系带动超6万人就业。
近年来,东港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在发展中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引导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新型海洋食品,探索水产品加工从冷冻保鲜向即食保健方向转变。
“去年有超过1亿枚鱿鱼生食片从这里走上日本消费者的餐桌。”丹东元一海产精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飞说,高端水产食品出口是企业的主要业务方向。近几年,企业业绩实现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出口生食产品282.7吨,同比增长9%。
产品不断升级是企业的发展秘诀。“校企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助力,比如细菌微生物控制的关键点,我们就是在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帮助下顺利攻关的。”高飞说,20多道精细、复杂的工序,在元一海产,只需15分钟,工人就能将新鲜的鱿鱼食材加工包装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营养成分流失,因此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打开了中高端市场。
东港市依托临海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水产品产业集群,2018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有水产品相关企业200多家,其中加工出口企业122家,2022年基地进出口总额达38亿元。
“我们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外贸出口水平,增强对外竞争力和吸引力,助推开放型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目前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港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港市还大力推动品牌建设,进一步扩大东港梭子蟹、东港杂色蛤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引导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是东港渔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将在企业规模、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东港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东港市委书记刘洋表示。
关键词: